那些高考状元过得怎样现状如何
1、高考状元的现状当然是千差万别的。2、根据中科院的一次调查显示:30年1000余高考状元成就都低于社会预期,无一成为行业领袖。
3、状元作为一个社会精英群体,在将来的发展中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大学所学的专业、学业学习水平、个人的综合实力,以及在人生选择时是否选对了平台,有没有成功的历史机遇。
中国30年高考状元健康状况如何?
一、高考状元有用吗?请看中央教科院的调查结果:
“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见《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页)。
不止如此,他们还有另一个调查结果:
“调查了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同上页)
这说明了什么?
事实一:1977年以来,全国34年的高考状元(高考分省计分,3300名÷30个省市区÷34年≈3.2名,应该一个没漏啦),都没成为社会活动家、或企业家、或艺术家,也没在任何一个行业成为领军人物。
事实二:不知科学家的工作属不属于一个行业?如果属于,那就意味着:高考状元们也没成为一流科学家。
事实三:社会活动家、企业家、艺术家能获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学校教育并非正相关——即是说,学习成绩优秀的不见得能成这些“家”,而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则不见得不能成这些“家”。
事实四: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一定关系”是多大的关系?强正相关、弱正相关、不同层次的科学家正相关程度不同?文章里没解释——不过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怎么样,而且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综合结论:中央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教授认为:‘创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来的’。”请注意:此中的“教育”是指“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到2011年6月的教育”。(同上页)
哇,这几十年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
上海市浦东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先生说: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一阶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误,就是没有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阶段的教育就是以填充式教育为基本症状的,由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要不遗余力地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升学准备,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全部由教师负责填满,学生在家时间比如双休日,则基本由家长负责填满,这个原因不仅是教育的,更主要的是社会造成的。”(同上页)
可见全社会联手放出来的应试教育魔鬼是扼杀创新型人才的重犯!
可惜的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别说文科课程、就是数理化生等理科课程,能有几个老师认真、扎实地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30年1000余高考状元的悲惨下场
中国相关机构对中国从1977年到2006年30年间1000多位“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么多的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有一位成为顶尖人才。他们如今都过着平凡的日子,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笔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他们成为高考头名,只是应试教育作题的“状元”而已,只能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计划性较强,但是在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创新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多少反映。也就是说,高考只是有限度地反映了学生学习应试能力,而应试能力不能衡量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能力。
其次,高考状元们喜欢在学习知识中追求完美无缺,追求无所疏漏,在考试中过分看重分数,使思维处在了僵化的神经质般的模式上。这种思维反映到将来的工作上,他们也只是过分看重僵死的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又视学习现成知识为一种享受,而对其它则看得比较淡漠。而这种思维却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在事业上的发展。
第三,许多高考状元们对来自上方的指令,往往能够苛刻地按要求完成,而在完成任务时往往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思维是对来自应试教育做现成试题而又想获得完美答案的一种重复。
第四,高考状元们只是在应试上取得了暂时的成功,而他们却又往往以这一次成功引以为一生的骄傲。过分地回顾过去,却丧失了以后为更高远目标努力的动力。
第五,高考状元们的家庭背景往往不太理想。他们在学习上心元旁顾,梦想摆脱某种困境。一旦实现理想,却又陷入了没有目标的窘境。而在就业上却又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更为理想的指导。结果好多人也就听天由命。
三、高考状元只是学习成功者
今年的高考(微博)成绩公布后,很多记者都跑来学校采访,因为今年北京高考文理第一名(我不喜欢用“状元”这个词,更愿用“学习成功者”)双双花落人大附中。
连续多年,人大附中在高考中交出的成绩单一直都非常漂亮。回顾人大附中这几年走过的道路,也许能对我们的基础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就在前不久的6月11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在人大附中召开了“落实《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进人大附中活动”的现场会,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首站活动选在人大附中,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体验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浓郁氛围,感受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袁部长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人大附中这几年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人大附中的办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有了科学、先进的办学思想,才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才会连续八年摘取北京高考理科的第一名。这看似偶然,当中却有必然的道理。
人大附中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创造性地把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与对社会的发展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了;把教育的人本位理论与社会本位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了;把德育和创新精神在育人中的位置明确下来了。这就是人大附中实施高层次素质教育的先进和成熟经验。
另外,我注意到,这几位学习成功者,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都说到他们很喜欢艺术、体育等活动。理科第一名梁思齐同学在小学就达到了钢琴九级,很喜欢足球,是学校足球社的副社长;文科第一名伊思昭拉得一手很好的小提琴,还喜欢画画……由此进一步证实了,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
我想起钱学森说的话:“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了科学创新思维。”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美国航空学会和美国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钱学森曾感慨:“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夫人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
是的,科学和艺术是永远连在一起的,诚如钱老说的“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同样,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人大附中这几年的艺术教育孕育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才成就了我们的学生。
几位成功的学习者还有一个共性:平时最喜欢的事都是读书。读书使人智慧。在美国加州一所小学的图书馆里,我曾看到这样一幅标语:你读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你知道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你越聪明,你表达思想或作出选择的时候,你的声音就越有力。我始终认为,读书是养心的智慧。种桃,种李,种春风;养花、养草、养心灵。学校是文化场所,如果能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那将会让孩子受用终身。
最后,我还是想说那几句老话:应试教育,虽然可以生产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却无从培养出真正的科学精神,无法造就创造未来的天才。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当学生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学校要让孩子天性有展现的空间,智慧有表达的机会,美德在学习中扎根,梦想在勤奋中实现。
一所学校看得见的是校园,看不见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师生的行为方式。学校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培养学生从情感开始而不是从知识开始。人大附中在这方面可以说是真正的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只要是适合学生健康发展需要的,他们就会去创造,希望能做到打开学生智慧之窗、点燃学生心灵之光、铺设学生创新之路、激起学生报国之志。
高考状元因抢银行判刑十年,出狱30岁的他被西安交大录取!他的现状如何?
高考状元黎力因抢银行被判刑十年,出狱后30岁的他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经过四年的学习,黎力顺利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他即将踏入职场,开启自己人生的新篇章!黎力作为曾服刑人员在就业上必然会困难重重,但相信黎力如今会正确面对困难,在心疼失衡时会进行自我调节,不会再做出年少时的荒唐事!黎力是个有韧性的人,虽然他曾经做错了,但他值得我们包容,值得我们为其加油打气!
黎力曾经是罪犯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黎力已经承担了法律后果,希望职场可以对他宽容一些,让他顺利就业,让他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现状,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黎力当年之所以会抢银行,说到底是因为“穷”!如果家庭经济状况良好,黎力可能不会因为重压之下心理扭曲做违法之事!当然,再有压力也不是违法犯罪的理由,黎力应该正视过去,方能展望未来!犯过错不怕,怕的是再犯错!希望即将踏入职场的黎力可以稳扎稳打,不要急于求成!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心中一直想实现的梦想!
网友热议
对于黎力毕业一事,网友称黎力本性善良,是个好人,希望他可以学有所成,在职场上一冲到底!有些人生经验是宝贵的,黎力走过一段艰难地岁月,相信他不会再走错误的路,也希望一众企事业单位可以给黎力机会,让他弥补时光,奋力向前!
不放弃
人生就是这样,只要逆境当中不放弃,终有一天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黎力的这段过往也应该给一众家长敲响警钟,那就是不要让孩子承受太多压力,孩子压力过大不是好事!
高考状元因抢银行判刑十年,出狱30岁的他被西安交大录取!对此你怎么看?
高考状元王宁远现状
截止到22022年7月8日,高考状元王宁远被清华大学录取,考取清华大学是第二次参加高考,第一次高考在2019年,满分750分,成绩为737分。五科满分,高考成绩优异全省高考状元,被北大录取,入学后因沉迷游戏,学科不及格,状态低迷。被北大劝退后,他再回到高中复习2022年考上清华。被清华大学录取。高考状元林丽渊,考语文忘写名字,考英语时睡觉,如今现状如何?
每年高考结束,成绩单出来时,各省的高考状元都会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2007年,来自广西的文科状元林丽渊也不例外,她以高考总分672分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但是在高考时,这位文科状元却很粗心,不仅语文答卷没有填写自己的姓名,就连英语在答卷时都在睡觉。就算是这样,还考得如此高的成绩,实在令人佩服啊。现如今13年过去了,她现在怎么样了呢?
林丽渊,其实并非大家眼中的学霸,她和一般的学霸不同点是,她从小的学习成绩平平,非常一般。在高一之前,她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水平。真正让她有所改变的,还要从一张复旦大学的宣传海报说起。
林丽渊
海报中美丽的校园环境,让林丽渊大学生活开始憧憬,因此萌发了想考进复旦的志向。他深知以现在的学习能力,想考上名校难如登天。从此,林丽渊奋发苦读,异常用功。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二时,林丽渊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一直保持班级前十的位置。
高三那年,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给校长写了一封信,信中阐述了想回家自主学习的想法。老师们商议后决定,以她现在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在家自主学习。离开了校园的束缚,林丽渊更加刻苦学习,老师发的测试卷,每次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林丽渊
很快,高考如约而至,但就在做完语文答卷时,粗心大意的她,事后竟然忘了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回到家后,林丽渊将此事告知父母,一家人也是忐忑难安,要知道如果缺少一科的成绩,这就意味着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咨询老师后得知,试卷是通过准考证号等分的,大可放心不会没有成绩的。此时已经是深夜,林丽渊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由于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的英语考试,林丽渊居然睡着了,最后还被被监考老师叫醒的。好在英语是她的强项,虽然睡觉拖延了时间,但还是完成得非常出色。
北京大学
当高考成绩单出来时,林丽渊竟考出672分高分,成为了当年广西省文科状元。英语更是考出了141分的好成绩,完全没有受到昏睡的影响。最后,林丽渊被北京大学录取,毕业后,去了百度工作。褪去了状元光环的林丽渊,现在过着平凡而又普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