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 > 正文
当前正在看:1999年广东省状元
关注公众号
2022
01 / 28
04 : 17
咨询

1999年广东省状元

1999年广东省状元

1999年广东省状元

许顺
问:在最后的两个月中你如何复习数学?状元回答一下把。
答:补缺补漏,抓基础,理清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网络,而不应该攻难度太大的题,适当地作一些综合性的题,对自己是很有好处的。如果以前有错题本的话,现在也应该看一看了。
问:问一下状元你认为数学哪一部分较棘手?
答:应用题。解析几何的综合题。
问:状元:考前最后三天应干些什么?注意些什么?
答:吃好,睡好。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平常干什么,现在就干什么,一切顺其自然。
问:您认为作习题是否是学数学中最重要的?
许答:作题不是万能的,但不做题是万万不能的。注意理清自己的知识网络,平常可在脱离题目的基础上考虑一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类似冥思的那种。
贴些资料给你

高考理科状元学习方法

高 分 秘 籍
考前一个月,应该多看书
李彦铭说,她在考前两周里,每两天做一套各地模拟卷子。她强调要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卷子,因为凭第一印象答题,才能检验出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数学题的各种题型最好再熟悉一遍。
困惑之四:复习该不该跟着老师走?
何看情况
最后阶段不要大放松
黄小倩建议,最后几周复时,按各科考试时间来安排,比如上午考数学就复习数学,将做题兴奋点调整到这段时间。她强调,保持这种兴奋点是很重要的。
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自信。她高考时只报了北京大学一个志愿。她对记者说,她从来没觉得高考有多可怕,她把高考当作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想,自然就不会紧张了。
考试时前几道题就被难住了=====一定要先跳过去
历史怎么背?
李多动动笔,记些关键词,。
考试当天要注意哪些细节?
郭凡认为,考试前要看准考试时间、地点;进考场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必带的东西,如准考证、笔、尺子、橡皮等,每考完一门课后准考证一定要收好,否则弄丢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考生情绪,进而影响考试成绩。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做题,先把姓名、考号、学校等在答题纸和试卷上一一填好,然后把整个试卷大致浏览一遍,检查有没有空白或缺题试卷。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把所有选项都看完再来选择最佳答案。
考前怎样使用参考书
参考书一定充分利用
高考前别再“覆盖”任何参考书
参考书不妨借着看
功夫一定要有工夫做后盾
最好用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晚上早点睡觉。
参考书应该有,但绝对不用多!
考生如何复习
清华学生赵新华说,在高中的复习中,一项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的工作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集错。
清合理充分地掌握和分配时间。
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田林在1997年高考作文中获得满分,对作文的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提高作文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循一个规范、灵活的框架以便获得理想的行文结构,同时加入自己局部小段落的创造性发挥以达到文章出彩、升华的目的。他把这种组合称为“创造性小品和新八股文”,并在自己家教的高中同学里短期内收到了极大的成效。北京大学全英是高考文科佼佼者,她认为文科学习需要理解的地方一点也不比理科少。减少对答案和老师的依赖,自我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在学习中排好一张密切适应自己学习状态的时间表也是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安徽状元谈语文和历史的学习 沈成然
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学习历史
1)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2)理解是关键: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
总之,学习是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们应该成为学习主人,而非奴隶。
谈语文和历史的学习方法
沈成然,2000年安徽省文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学习历史
1) 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 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2) 理解是关键: 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 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
总之,学习是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们应该成为学习主人,而非奴隶。
2000年北京高考状元何润丰谈学习
今年高考我以683分成为北京市理科高考状元,回顾这12年学习经历,我有如下体会:
首先,要培养热爱学习的兴趣和一丝不苟的严谨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取得成绩后区分建立自信心,进而培养到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就有了学习动力。同时也要养成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这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其次,对基础知识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都是由基础知识构成,学好与否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影响,而且,无论离考试题如何变化,都是由基础知识演变而来的,学好了基础知识,就不会产生解题困难,实际上能力也就提高了。
最后,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和与同学讨论共同提高的习惯。因为学习首先要经过自己的消化,因而自学能力非常重要,通常自学的知识轻易应用和识忆,自然就属于较牢固的知识,之后,消化过程中有难理解的部分,一定要请教同学或老师,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我得的知识也会记忆得较深刻。
总之,要在学习这项"苦差事"上取得成绩是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智商,更重要的是个人主观的努力,两者能一不可,在现在情况中,大家的智商差不多,更需要刻苦努力,才能结业不负果。当然,旁逸结合也是不可缺少的。
北京状元吴畏谈学习
按照通常的说法,学习分为三个板块,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双基",第三个则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的重点放在"双基",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少有涉及,教学方式上也以模仿性练习为主,过就导致学生创造力薄弱,只会做"熟题",对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往往不知所措,这时其今后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我认为,教与学的重点应以"双基"转向科学思想与意识的培养,科学思想与意识,即其在相应学科中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传统教育采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多个知识点,注重各个点涉及的"双基训练",却忽视了将点统一的、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思想与意识的培养,结果学生得到的是一堆"知识插片",无法得到融会贯通,显然,一体的科学体系,对综合问题往往无从下手,对此,有的老师又提出:"基本方法"形成"三基",强调总结各关涉及基本方法,如求函数值域的十二种方法,求轨迹方程的四种方法等等,希望先将综合问题分解重点,再按需取法。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推敲来看还是"布鲁姆"方法的高级形式,以此指导学生大一些形式详见的综合题还行,但一是新题就不灵了,为学生不会将新题分解技点,即使分解了也不知应挑何新方法,将新法如何在新环境下应用。
以2000年全国教学高考(理)19题为例,其中一步涉及求(X1+X2)/(SQRT(X12+1)+SQRT(X22+1))(X1>X2>=0) 范围,按分类法其应属求二元变量函数值域,但高中朱讲,若用不等式法将分子放大几分,不充分也难以直接想到,即使想到了也理化依据不充分而不敢下笔,事实上高中所讲的方法均无法对其严格证明,但若有"近似逼近"的数学思想则可以想到,当X1,X2=>∞时,分子,分母近似相等,直接推出其极大值为1(不含)。
科学思想与意识可以指导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下,正确在选择和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在必要时甚至可以指导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科学思想与意识在不同的学种中有着共具体的涵义。
在数学科中,张莫宙教授认为数学意识为数学建构、逻辑证明、层次结构、变量函数,最值优化,方程平衡,概率统计,数据处理,近似逼近,空间位置10种,新近兴起的发散思维,培养对数学思想也有着具特有的诠释。
在物理科中,应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理论推导与数学工具相结合,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同种注重要概念的透彻理解理方法的探索与总结。
在化学科中,应结合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的特点,注重化学实验设计方法的分析与创造,熟练掌握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数据处理,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1999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王璞谈:备考三昧
回想起去年的此时,我也正为参加高考紧张地准备着。如今我已经步入了理想的大学。看着正忙碌的莘莘学子,不禁有一份特殊的心情,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临考的学生。
首先,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了近一年的复习和大小考的磨炼,考生应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缺陷在哪儿;同时,对今年的高考新动向、历年的知识考查点也要了如指掌。如果能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加冷静地展开高考复习。这时的复习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夯实基础,另一个是查漏补缺。
许多同学在临近高考时还在买习题集,啃一些难题,这不仅得不偿失、浪费时间,而且容易使情绪急躁,不利于考前信心的培养。因而,考生应该把基础练习放在首位,越接近高考,越要做基础题,而且每天都要做;但是数量也不要多,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在高考中容易题和基础题做得又快又准,把基础分拿到手。除此之外,就是针对自己的弱项做一些练习,把以前错过的题再做一遍,并尽力举一反三。一言以蔽之,要始终保持对知识点的熟练与敏感,任何一科都不可荒废。
其次,我认为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考前状态的调整。第一,要调整生物钟,休息时间要延长。因为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常常休息得很晚,在调整时,上床时间要一点点提前,和高考时间相适应,不要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搞“疲劳战术”。第二,考生还应该注意把自己的最有效率的时间段调整到与高考相吻合的早上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刻意在这两个时间段做和高考科目、题型相类似的练习,使自己在此时注意力集中,思路清晰。第三,缓解压力。在高考中,一点压力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考生可以多和父母、同学谈谈心,也可以和朋友一起玩一玩、笑一笑。
最后,考生还应该注意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东西。例如知道了考试地点,一定要去“踩点”,以免在考试第一天陌生感过重;如果在高考前夜失眠,也不要太紧张,要知道全国几百万考生,失眠的不会只有你一个人。此外,高考考场沉重而森严的气氛多少会影响考生的情绪,这也难以避免,考试前对此要有心理准备,而一科失利的阴影尽量不要影响下一科,毕竟高考中更重要的是总分。
大功将成勿松懈
江苏省1999年文科第一名季晓莉,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临考前的一个月里,我的生活与学习日程仍然和高三第一学期乃至高二时一样,按照原来的节奏运行着。该努力学习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该做的题也做得差不多了,这时最容易滋生松懈的情绪,我的经验是不要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一种大功将成的空白感与空虚感。
一方面,与时间争夺效率,争夺正在遗忘的记忆,不断地修补各科知识。定期将各种知识体系、解题思路与技巧在脑海里梳理、过滤一遍。记录在案的“陷阱”与思维误区也不放过。语文基础知识的考点、英语语法、历史书每日作适当温习。试卷、分类讲义有时间的时候,可随手翻翻。综合测试、英语阅读理解则每天要按时练习,以适应考试,培养语感。
另一方面,调整心态,化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地迎战高考。看着划满红杠杠的日历,每一个考生都难免焦灼与忐忑不安,要善于将这种既想逃避又想早日接近的感觉化解。那段日子里,闭上眼睛的时候,我时常想,几个星期后的今天,我就会坐在某个考场里,面对那几张决定命运的试卷,会是什么情形呢?那密密麻麻的题目中,有哪个知识点正在我手中这本书的这一页稀⒄獾捞饫铮课一岵换嵋蛭�衷诖掖姨��サ募父鲎质�ヒ坏捞羁仗猓磕堑牢颐悦院��奶饣岵换峋颓∏〕鱿衷谀羌柑资跃砝铮咳��敲炊嗟目忌���奔渫��靥畲鹜��氖跃恚�纺岳锘岢鱿滞��慕馓馑悸仿穑炕嵊型��慕馓夥绞铰穑炕岬贸鐾��拇鸢嘎穑空庋�幌耄�冶愫芮煨腋呖蓟姑挥欣矗�一褂惺奔浜腿ɡ��陌怖淼玫乜茨切┛赡艹鱿衷凇澳羌柑资跃怼鄙系亩�鳌S谑牵�绦�腋M蚍值赝度氲浇粽诺母聪爸腥ァ?
高考到来的前几天,一目十行地翻翻讲义,实际上脑子里已经装不下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了,但对我却很有必要: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不停地寻找一种感觉,一种在战场上挥洒自如的感觉。
真上考场了,惟一要做的事,便是倾尽全力将那些空白填满,填正确,让那些内容真正代表我,一个有个性而非标准化了的生命。
复习时将自己置于考试场景之下
叶欣,2000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总分687分。
毕业于四川省成都七中,现为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无论是科目复习还是心理调适,叶欣认为,考生都要切忌放纵自己,“如果长时间地处于轻松自然状态,考场上就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
叶欣介绍说,她的一些同学在最后一个月采取了“休闲重于复习”的战略,一进考场,他们突然发现很难迅速地进入解题状态,思维也不如从前灵活敏捷。结果,高考成绩不如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时是一个人复习得最辛苦最投入的时候,也是水平最佳时期。若在考前不能持续这种状态,高考成绩当然大打折扣”。
谈到自己的复习良方,叶欣只用了4个字来概括———多做试题。
据叶欣介绍,在高考前的10天里,她几乎每天都做10套试卷。“因为知识点都已经熟悉明确了,关键是利用做题纠正自己审题不清、粗心等缺点”。这使得她没有空余时间去思索一些令人徒生烦恼的事,只允许自己全心全意奔向高考。
叶欣说,在考前做足够多的习题有益无害。正像学游泳离不开水一样,“多做”也是理科考生通向优异成绩的惟一路径。她建议考生们在不多的时间里成套地做试题,“既然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就要靠‘多做’找着应试感觉,并把速度练上去”。
不过,在“做”的过程中,她提醒考生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不要追求数量,只求彻底弄懂吃透。做题时不能抱着猜题碰题的侥幸心理,高考试题是灵活多样的。在做题时,要牢记自己暴露的缺点和不足,并在下一次练习时有意识地注意并改正;其次是要以考试的形式训练解题。在平时练习时,考生不要懒散或三心二意,而应将自己置于考试的场景之下,“限时限量”完成。叶欣说,考生所规定的做题时间应比实战时间短,这样才能强迫自己加快解题速度,提高准确度。“熟能生巧,一旦把速度提上去,高考成绩就不会太差”。
她还补充说,以上所言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不打击自身信心的基础之上。“假如因为几次练习的不尽如人意就灰心丧气”,应当减少练习数量,并适当降低试题难度。
另外,叶欣介绍了几点心得。她说,相对于文科类考生而言,理科生所要面对的题量更大,题型也更为复杂。因此,在临近高考的前10天,考生应将以前的试卷、习题再温习一遍,尤其要特别关注错题。但千万不可只看不动笔。“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或想个大概而懒得动笔,那么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易暴露缺点的环节就错过了”。
考前的生物钟也一定要调节好,“不要因为第二天有考试就刻意地早睡”,只要遵循了惯有的生活规律,考生就能够精力充沛地迎接挑战。
如果在进考场之前感到紧张或束手无策,叶欣建议不妨随便阅读相关书籍,既可以缓解气氛和心情,又能够提前进入考试思路,有助于考场发挥。
最后,她提醒家长在一门考试结束之后,应“避免问涉及考试内容、结果的问题。帮助考生检查证件、文具,督促考生午休等才是家长们更应该考虑的”。
高考状元谈高考如何复习
1999年广东理科第一名的许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高考这段时间 究竟该如何复习。
其一,扬长避短。就多数同学而言,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差 别的,甚至可以说有点悬殊。因此,在这个阶段,最好是采取扬长避短的战略,如果有一两门薄弱科目,就要瞄准靶子,对症下药,不让 弱科拖后腿。如果有一两门强项学科,可以把它作为高考的“杀手锏”拿出来,这样可使分数明显提高。
其二,勿下“题海”。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并非演算那些浩如烟 海的习题,而应该是努力培养心理上的自我承受意识及学习上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升学考试约80%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而且做出那20%难题的功夫,也不是短时间所能练就的;花大量时间 做难题,如果做不出,则会影响情绪,自寻烦恼。
其三,强化记忆。同学们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历史、政治、英语复习以后,长则几个月,短则几天就会忘记。所以,要尽量加快复 习速度,缩短复习周期,将中学所学的知识迅速地在脑中“过”几遍,反复刺激大脑皮质,强化记忆,以收到最佳效果。
下面说说高考时的“六要六忌”。
(1)要谨小慎微,忌粗心审题、解题、组织答案需细心,关键字眼、中心思想要抓准,运算过程、书写过程要谨慎,尽量避免因非智 力因素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失分。
(2)要充满斗志,忌怯场信心是成功的法宝,哀兵必败,历来如是。同学们踏入考场要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忌无精打采,甚至畏惧三分。
(3)要先易后难,忌盲目在每科考试题目中,难题均占有一定的比例,考生做题要先易后难,一方面可以赢得时间,抓住基础分,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难题而造成对信心的动摇,所以解题时忌“从一 而终”。
(4)要知难而上,忌畏缩前面所说的先易后难,是从方法上的要求,而这里的知难而上则侧重于毅力方面,要求同学们遇到难题要有一股拼劲。
(5)要处乱不惊,忌烦躁考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教室周围环境的影响,难题的困扰,题型的新颖,设问的刁钻等。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处乱不惊。要知道,若有以上问题的出 现是很正常的事情,同学们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不变应万变,一切均可迎刃而解。
(6)要坚守最后一分钟,忌好胜心理
时间就是胜利,珍惜一分钟,有可能减少你一分甚至几分的失误。
答完卷后,要认真检查,反复核对,切忌为出风头而草率交卷。要恪守“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停笔”的良训。
各科应平衡发展
访1999年吉林省文科状元孙海萍
记 者:你对这次考试成绩满意吗?�
孙海萍:其实每次考试都会有遗憾。我说不满意,老师说你都是状元了,还想怎么样呢?我想如果再考一次,可能还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
记 者:不足的地方是什么?�
孙海萍:历史和语文考得特别差。语文是第一科考的,有一点紧张。复习时老是注意难点,简单的反而错了不少。历史的教训就是不要复习得太难,毕竟还是基础重要。学习不能脱离书本,多看书,多听老师讲,基础一定要打好。另外,像语文这样的课,我高考前有三周没上语文课,因为那时我觉得语文考得特别好,每次摸底都是130多分,后来我认为不用看了。最后高考语文118分,是最低的,惟一没上120分的科目。所以说每科都不能放下,应该平均用力。各个状元都不是哪一科很突出,而是没有一科特别瘸腿的。各科应该平衡发展。�
记 者: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孙海萍:可能是心理素质比较好。不要因为一科考得不好而影响另一科。�
记 者:你通过日本语能力是一级,什么时间通过的?�
孙海萍:1998年12月,我是学日语的。�
记 者:你感觉高考和你们班主任的指导有什么关系?�
孙海萍:有的科目和教师有很大关系。如数学,高一、高二时不是很好,高三时他给我们强化训练,每周都考试,就是考出来了。语文、历史是平时积累的,高三基本上定型了。因为我们上高中保送的特别多,班主任就在思想上指导我们,他劝我不要因为眼前的安定而失去了拼搏精神,他在这方面给我的指导特别多。�
记 者:你觉得你的用功程度怎么样?�
孙海萍:和贪玩的比我是属于比较努力的,但和没日没夜学习的比,我还不是特别努力的。
我觉得学习要有兴趣,另外还要有效率。我每天晚上10点半睡觉,早晨5点起床。男生这方面好,打一场篮球后,精力充沛,学习效率特别高。坐在那里学习,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效率,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成果就行,不要打时间战,自己找窍门,提高效率。
记 者:一般女孩数学差一点,你学得不错,你是怎么看待的?�
孙海萍:我不觉得男孩子语言就一定笨,女孩学数学就没有男生灵,我觉得性别上多少有一点差异,但主要在教育。我爸喜欢数学,在这方面也培养我,所以我数学还可以。我们班也有很多男生文科学得特别好的。男女平等,说女孩子学数学差那是社会偏见。�
记 者:你获得吉林省文科第一名,为女同学争光了。
孙海萍:其实是为学校争光。�
记 者:你感觉父母在性格成长和高考上对你有什么帮助?�
孙海萍:小时候帮助很大,长大后就少一点。因为我12岁就去长春上学了。小时候父母教育我说,女孩子最重要的是要稳重,不要爱漂亮,如果爱美学习成绩肯定要下降。还有,就是不要交男朋友,不要儿女情长。我爸爸教我数学,妈妈告诉我生活上的一些事情。�
记 者:你考试前一天觉睡得怎么样?�
孙海萍:我躺下十几分钟就睡着了,不太把这个当成一回事。
记 者:凭你的经验,有什么好的方法让2000年的考生考好?�
孙海萍:我觉得文科重要的是理解,不要死记硬背。学习时注意融会贯通、知识的迁移。文科本来就是和你的生活和整个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不能光看书本,但也不能脱离书本。还有,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怯场,应该把自己的心态调到最好。放手一搏,人生能有几回搏。
《高考成功的十大秘诀》
巩固基础是秘诀
整理掌握知识点
综合考题目的实用性很强,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要考生通过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对付综合考,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点十分重要。我高考加试的是物理,但综合考前,我曾把高一高二的化学课本也找出来,把上面涉及的理论点又整理了一遍,因为对于理科综合考来说,理化是不分家的。实际操作也好,灵活运用也罢,都建立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
转换思维看新闻
许多人把拓宽知识面等同于多做习题,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于综合考来说,题海战术是没有效果的,因为题目的可变性很大,你不可能去猜题。去年的题目中有两道涉及世贸组织和APEC会议的时事选择题,还有一道关于轨道交通的物理题。要回答这些题目,光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高三时间比较紧,我的窍门是,每天利用晚饭时间看电视新闻,从中获得大量信息。同时有意识地把这些时事或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这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
不做偏题和难题
去年是第一届综合能力考,许多同学如临大敌,找来很多参考书、习题册。那些参考书上的习题,有的很偏很难,有点像智力测试题目。可等考试后才发现,其实综合考并不会很难。
去年考试的时候,我只是把老师布置的题目按质按量完成,并且每做完一套题,都做自我总结,理清思路,将其中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长期积累,当我看到这类题目时,就会知道可能涉及到哪些知识点。

广东的历届高考状元

2018年
文科 清远市第一中学 胡创欢
理科 潮阳实验中学 余江川
2017年
文科 佛山市南海石门中学 谭慧仪
理科 深圳龙岗华师附属中学 许家祥
2016年
文科 广东信宜中学 黄秋怡
深圳外国语 李庆泓
理科 深圳实验学校 李奕辰
2015年
文科 梅州梅县东山中学 祝睿
理科 珠海一中 沈俊贤
2014年
文科 梅州梅县东山中学 刘德斐
理科 普宁华美实验学校 洪冬玲
2013年 缺失
2012年
文科 茂名一中 孙婉莹
理科 佛山一中 李健华

高考状元调查数据

历年高考以来出现过数位状元,不知道状元们的性别比例是多少?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考状元调查数据,供大家参阅!
高考状元调查数据
学校

2014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共追踪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近3000人,对他们的性别构成、加分复读情况、就读高校、就读专业、毕业中学和职业成就等状况展开统计与分析。报告显示,恢复高考37年来,北京大学最受高考状元认可,清华大学屈居第二,两校共录取1300多名高考状元,占状元总数的79.38%。

自2005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高校陆续进入中国大陆招生,发起猛烈攻势集体挑战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以状元为代表的两岸四地高校优质生源争夺大战异常激烈。香港高校为吸引内地各省份高考状元,开出巨额奖学金。

统计显示,2005年-2014年,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内的港校用于争夺状元等优质生源的奖学金总额达到5000万元,但2005-2014年来只录取了71名省级状元,不足一成。虽然台湾和澳门等地区高校也开出高额奖学金,但迄今为止,尚未赢得任何大陆高考状元的青睐,没有实现招收大陆高考状元的零突破。

专业

调查显示,1977—2015年中国大陆各地区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专业的人数位列前两位。其中,选择就读经济学专业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343人,占总数的20.40%,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工商管理专业有324人,占总数的19.27%,居第2;合计就读经济管理专业状元667人,占总数的39.67%,遥遥领先于其它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13人,居第3;法律专业102人,居第4;北大元培班和生命科学专业各89人,并列第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88人,居第7;建筑学专业66人,居第8;物理学专业57人,列第9;自动化和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各48人,并列第10。农学专业没有一位状元报考。

报告显示,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物理、数学等理学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有7名状元当选中国、国际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打破了“职场状元”无“高考状元”的“魔咒”。中文、新闻、法学和医学等专业状元职业发展与职业目标符合度最高,频现各行业领域“顶尖人才”。而人数最多的经管专业高考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收入较高但无人成为行业领袖,胡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高考状元长期“缺席”,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

性别

调查显示,1952-2015年中国大陆高考状元中,2000年以前,男性占据绝对优势,占比均超7成;大陆男性占71.05%,女性占28.95%。而2000年以后,女性在高考中优势地位突出,巾帼不让须眉所占比例超过男性;其中,女性占52.64%。北京市女性最强势,考场称雄所占比例达69.44%,蝉联全国第一;辽宁省列第2,为68.57%;福建省居第3,为66.67%。其中,全国共有19个省市自治区女性比例超过男性,黑龙江、天津、河北、江苏、福建、辽宁、北京等省市女状元比例均超过60%。
高考状元就读学校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为中国最大规模、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对一个地区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年度检阅,也是检验一所中学能否育才、育出优才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教育盛典。能否培养出高考状元等高分考生群体是检验一所中学办学水平高低和是否是顶尖中学的重要指标,高考状元数量多少体现了一所中学的师资力量的强弱、学生素质的高低、教学质量与领导班子管理能力等的高下、校园文化的优劣。高考状元就是一所中学的“金字招牌”,一所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的多与少对中学争夺优秀生源、赢得教育主管部门肯定和社会认可、提升和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

截至2016年6月,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39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28人,居第二;海南中学有27人,列第三;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23人,列第四;太原五中、银川一中和乌鲁木齐一中各有19人,列第五;南宁二中、上海中学和贵阳一中各有18人,居第八;石家庄一中、衡水中学和镇海中学各有16人,并列第十一;哈尔滨第三中学和重庆一中有15人,位居第十四;海拉尔第二中学14人,列第十六;人大附中、重庆南开中学、江西师大附中和青海湟川中学有13人,并列第十七;北京四中有12人,列第二十一。
高考状元职业成就
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职业发展调查分析发现,就读不同专业的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与事业成就差距较大,物理学、数学、生命科学、建筑学、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有7名状元当选中国、国际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打破了“职场状元”无“高考状元”的“魔咒”。

相比而言,理科状元最争气,经管状元不拔尖。物理学、数学等理学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出现行业领军人才;整体而言,医学、法学、中文和新闻学等专业的高考状元职业发展较顺利,事业成就较高,职业预期与个人预期、社会预期符合度最高,频现行业领域“领军人才”;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高考状元大多从事学术研究,尚未涌现出享誉国际的学术大师。经济管理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低,行业拔尖人才“凤毛麟角”,多属“高级打工仔”。

1998年广东文科高考状元张锐,2010年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上榜富豪,于2006年毕业后自主创业创办“魔时网”,身价高达1000多万,步入了中国千万富豪的队伍,成为我国新生代高考状元中的佼佼者。
备注:为了对比分析中国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选取的我国政界、商界和学界等领域的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人才如下:学界杰出人才选取的是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邵逸夫奖、阿贝尔奖等世界级奖励的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成就奖等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欧美等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__学者、长江学者;政界杰出人才选取的是历届国家级和省部级等正职领导,第14届-18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校友等。商界杰出人才选取的是1999-2013年福布斯、胡润、新财富和南方周末等中国富豪榜上榜企业家。

1952-2013年中国各地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中,虽然大多数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与社会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多数没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即“职场状元”,但是大多数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较好,职业收入和职业地位绝大部分都处于社会的白领或金领阶层,整体职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毕业的非高考状元毕业生。尽管的确存在个别高考状元“高分低能”现象,但是绝大多数高考状元属于“高分高能”,高考状元群体整体的职业发展发展仍然远超非状元群体,高考状元成才规律与常人无异,既不需要给予太高的期望,也不需要过分苛责和误读,社会各界应该关心状元的职业发展,给与更多空间和时间。

优质资源投入巨大的高考状元,承载了社会各方太多的期望,包括解除“钱学森之问”。 多数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选大学时多看牌子、少关注大学的发展环境,挑专业时多随大流奔热门、少立志长远扎根基础学科,缺乏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结果很多高考状元扎堆名牌大学热门专业,不得不中途转换学科专业或职业岗位,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青春,而且浪费了纳税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毕业后所进入职业领域强手如林,减缓了他们脱颖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拔尖创新人才的产出率和行业领袖人才的涌现概率。

昔日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状况必须引起高考状元、大学教育者的反思。一方面,高考状元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要有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培养较高的专业忠诚度,不要盲目选择最流行最热门的学科专业;另一方面,高校和社会应创造高考状元变身职场状元的正能量,既不吹捧不拔高,也不贬低不打压,加强正面引导,注重能力培养,指出前进方向,给以具体指点,鼓励追求卓越,强调事事创新,同时提高状元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多进行挫折教育,以利其职业发展,早日涌现出更多“职场状元”。

看过高考状元调查数据的人还看了:

1. 2016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高考状元现状调查

2. 2016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历年高考状元现状 高考状元都去哪里了

3. 历年高考状元现状

4. 2016年各省高考状元资料照片学校 各省高考状元分数

5. 2016高考状元感受 2016高考状元心得体会

6. 历年高考状元

广东高考状元是谁,附最高分及历年状元名单

一、2021年广东高考状元是谁

2021年广东高考状元暂未公布,我会持续关注并及时更新。
二、2020年广东高考状元是谁
理科全省第一名

——广州市第六中学:刘洋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彭文强

刘洋在2020年高考中

以716分的成绩夺得全省理科第一名,

同时又夺得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总分第一名。

刘洋是广东省最后一届文理分科高考的理科第一,也是我国推行“强基计划”元年,清华大学在广东录取的强基理科第一名。
成绩截图

语文:133

数学:147

外语:145

理综:291

总分:716

文科全省第一名

——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李彦全

今年,广东省文科第一名是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李彦全,总分665分。 http://www.CreDitSaiLing.Com
高考放榜之后,得知自己考进了全省文科前20名,李彦全表示心情非常激动。“这次是意外之喜。”他说,有很多同学更加优秀,没想到自己能考得这么好。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李彦全获广东文科第一名

与大多数同学一样,今年疫情也对李彦全造成了一定影响。“居家学习期间,确实会把节奏拖慢,相对没有在校时的紧张有序。”他说,高考前的二模三模考得并不理想,成绩有所波动。不过,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引导下,他能坦然应对。“高考只有一次,没有退路。无论遇到什么波动,我都会选择轻松面对。”李彦全说,只有这一次成绩才算数,唯有闭着眼睛向前冲。

作为一名文科生,李彦全平时热衷于看书、写作及参加辩论赛。“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家里就培养我写作的兴趣。”他说,自己平时有写诗和小说的习惯,高中期间写了厚厚的四五本笔记簿。对于看书,他比较喜欢阅读历史及社会科学有关书籍,比如《史记》《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多个版本的《中国通史》。除此之外,还关注跟辩论有关的事情。

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个有思想的孩子。课间时候,常常能看见他在走廊一边散步一边思考,在课上,李彦全积极举手发言,思想活跃的他喜欢表达。课余,他不断做题适应出题方式。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李彦全还会与同学相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学习之外,李彦全积极参加了学校的辩论赛,荣获“最佳辩手”的称号。他倾向于读法学专业,觉得法学专业包含有政治学、社会学等知识,同时能够学习处理一些实际的社会事务。
三、广东高考状元是谁
2019广东高考文科状元,理科榜眼、探花

均花落珠海一中

高三3班张煜豪同学以总分672分

(据说语文139分,英语143分)

获得2019广东高考

文科状元

高三13班秦扬茗同学

荣获2019广东高考理科

第2名

高三13班刘家宏、张友榕同学

分别以701分、700分的总分

荣获2019广东高考理科

第3名、第5名
四、2018年广东高考状元是谁
2018年广东省高考状元出炉!

广东省文科状元

唐闻

广东省理科状元

李泽华

两位学生均来自广州执信中学!

广州执信中学,简称执信中学,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广州执信中学1978年再次定为省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6年成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

执信是出了名的名人多且牛,创始人就是尊敬的孙中山先生,当时的校董名单:廖仲恺、孙科、陈廉伯、李大钊、何香凝、北大校长蔡元培也赫然在目!

作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执信的办学成绩有目共睹。历年来一本上线率达到90%以上!文理科省前100名占据多个名额,绝对是一个名人的殿堂,学霸的根据地!

除了执信中学外,2018年潮阳实验学校全省文理科总分前100名中占19人!其中有望22人以上被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录取! ;

唉!愁啊~

高 分 秘 籍
考前一个月,应该多看书
李彦铭说,她在考前两周里,每两天做一套各地模拟卷子。她强调要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卷子,因为凭第一印象答题,才能检验出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数学题的各种题型最好再熟悉一遍。
困惑之四:复习该不该跟着老师走?
何看情况
最后阶段不要大放松
黄小倩建议,最后几周复时,按各科考试时间来安排,比如上午考数学就复习数学,将做题兴奋点调整到这段时间。她强调,保持这种兴奋点是很重要的。
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自信。她高考时只报了北京大学一个志愿。她对记者说,她从来没觉得高考有多可怕,她把高考当作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想,自然就不会紧张了。
考试时前几道题就被难住了=====一定要先跳过去
历史怎么背?
李多动动笔,记些关键词,。
考试当天要注意哪些细节?
郭凡认为,考试前要看准考试时间、地点;进考场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必带的东西,如准考证、笔、尺子、橡皮等,每考完一门课后准考证一定要收好,否则弄丢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考生情绪,进而影响考试成绩。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做题,先把姓名、考号、学校等在答题纸和试卷上一一填好,然后把整个试卷大致浏览一遍,检查有没有空白或缺题试卷。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把所有选项都看完再来选择最佳答案。
考前怎样使用参考书
参考书一定充分利用
高考前别再“覆盖”任何参考书
参考书不妨借着看
功夫一定要有工夫做后盾
最好用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晚上早点睡觉。
参考书应该有,但绝对不用多!

考生如何复习
清华学生赵新华说,在高中的复习中,一项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的工作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集错。
清合理充分地掌握和分配时间。
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田林在1997年高考作文中获得满分,对作文的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提高作文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循一个规范、灵活的框架以便获得理想的行文结构,同时加入自己局部小段落的创造性发挥以达到文章出彩、升华的目的。他把这种组合称为“创造性小品和新八股文”,并在自己家教的高中同学里短期内收到了极大的成效。北京大学全英是高考文科佼佼者,她认为文科学习需要理解的地方一点也不比理科少。减少对答案和老师的依赖,自我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在学习中排好一张密切适应自己学习状态的时间表也是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安徽状元谈语文和历史的学习 沈成然
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学习历史
1)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2)理解是关键: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
总之,学习是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们应该成为学习主人,而非奴隶。
谈语文和历史的学习方法
沈成然,2000年安徽省文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学习历史
1) 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 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2) 理解是关键: 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 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
总之,学习是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们应该成为学习主人,而非奴隶。
2000年北京高考状元何润丰谈学习
今年高考我以683分成为北京市理科高考状元,回顾这12年学习经历,我有如下体会:
首先,要培养热爱学习的兴趣和一丝不苟的严谨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取得成绩后区分建立自信心,进而培养到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就有了学习动力。同时也要养成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这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其次,对基础知识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都是由基础知识构成,学好与否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影响,而且,无论离考试题如何变化,都是由基础知识演变而来的,学好了基础知识,就不会产生解题困难,实际上能力也就提高了。
最后,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和与同学讨论共同提高的习惯。因为学习首先要经过自己的消化,因而自学能力非常重要,通常自学的知识轻易应用和识忆,自然就属于较牢固的知识,之后,消化过程中有难理解的部分,一定要请教同学或老师,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我得的知识也会记忆得较深刻。
总之,要在学习这项"苦差事"上取得成绩是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智商,更重要的是个人主观的努力,两者能一不可,在现在情况中,大家的智商差不多,更需要刻苦努力,才能结业不负果。当然,旁逸结合也是不可缺少的。
北京状元吴畏谈学习
按照通常的说法,学习分为三个板块,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双基",第三个则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的重点放在"双基",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少有涉及,教学方式上也以模仿性练习为主,过就导致学生创造力薄弱,只会做"熟题",对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往往不知所措,这时其今后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我认为,教与学的重点应以"双基"转向科学思想与意识的培养,科学思想与意识,即其在相应学科中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传统教育采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多个知识点,注重各个点涉及的"双基训练",却忽视了将点统一的、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思想与意识的培养,结果学生得到的是一堆"知识插片",无法得到融会贯通,显然,一体的科学体系,对综合问题往往无从下手,对此,有的老师又提出:"基本方法"形成"三基",强调总结各关涉及基本方法,如求函数值域的十二种方法,求轨迹方程的四种方法等等,希望先将综合问题分解重点,再按需取法。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推敲来看还是"布鲁姆"方法的高级形式,以此指导学生大一些形式详见的综合题还行,但一是新题就不灵了,为学生不会将新题分解技点,即使分解了也不知应挑何新方法,将新法如何在新环境下应用。
以2000年全国教学高考(理)19题为例,其中一步涉及求(X1+X2)/(SQRT(X12+1)+SQRT(X22+1))(X1>X2>=0) 范围,按分类法其应属求二元变量函数值域,但高中朱讲,若用不等式法将分子放大几分,不充分也难以直接想到,即使想到了也理化依据不充分而不敢下笔,事实上高中所讲的方法均无法对其严格证明,但若有"近似逼近"的数学思想则可以想到,当X1,X2=>∞时,分子,分母近似相等,直接推出其极大值为1(不含)。
科学思想与意识可以指导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下,正确在选择和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在必要时甚至可以指导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科学思想与意识在不同的学种中有着共具体的涵义。
在数学科中,张莫宙教授认为数学意识为数学建构、逻辑证明、层次结构、变量函数,最值优化,方程平衡,概率统计,数据处理,近似逼近,空间位置10种,新近兴起的发散思维,培养对数学思想也有着具特有的诠释。
在物理科中,应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理论推导与数学工具相结合,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同种注重要概念的透彻理解理方法的探索与总结。
在化学科中,应结合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的特点,注重化学实验设计方法的分析与创造,熟练掌握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数据处理,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1999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王璞谈:备考三昧
回想起去年的此时,我也正为参加高考紧张地准备着。如今我已经步入了理想的大学。看着正忙碌的莘莘学子,不禁有一份特殊的心情,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临考的学生。
首先,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了近一年的复习和大小考的磨炼,考生应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缺陷在哪儿;同时,对今年的高考新动向、历年的知识考查点也要了如指掌。如果能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加冷静地展开高考复习。这时的复习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夯实基础,另一个是查漏补缺。
许多同学在临近高考时还在买习题集,啃一些难题,这不仅得不偿失、浪费时间,而且容易使情绪急躁,不利于考前信心的培养。因而,考生应该把基础练习放在首位,越接近高考,越要做基础题,而且每天都要做;但是数量也不要多,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在高考中容易题和基础题做得又快又准,把基础分拿到手。除此之外,就是针对自己的弱项做一些练习,把以前错过的题再做一遍,并尽力举一反三。一言以蔽之,要始终保持对知识点的熟练与敏感,任何一科都不可荒废。
其次,我认为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考前状态的调整。第一,要调整生物钟,休息时间要延长。因为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常常休息得很晚,在调整时,上床时间要一点点提前,和高考时间相适应,不要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搞“疲劳战术”。第二,考生还应该注意把自己的最有效率的时间段调整到与高考相吻合的早上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刻意在这两个时间段做和高考科目、题型相类似的练习,使自己在此时注意力集中,思路清晰。第三,缓解压力。在高考中,一点压力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考生可以多和父母、同学谈谈心,也可以和朋友一起玩一玩、笑一笑。
最后,考生还应该注意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东西。例如知道了考试地点,一定要去“踩点”,以免在考试第一天陌生感过重;如果在高考前夜失眠,也不要太紧张,要知道全国几百万考生,失眠的不会只有你一个人。此外,高考考场沉重而森严的气氛多少会影响考生的情绪,这也难以避免,考试前对此要有心理准备,而一科失利的阴影尽量不要影响下一科,毕竟高考中更重要的是总分。
大功将成勿松懈
江苏省1999年文科第一名季晓莉,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临考前的一个月里,我的生活与学习日程仍然和高三第一学期乃至高二时一样,按照原来的节奏运行着。该努力学习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该做的题也做得差不多了,这时最容易滋生松懈的情绪,我的经验是不要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一种大功将成的空白感与空虚感。
一方面,与时间争夺效率,争夺正在遗忘的记忆,不断地修补各科知识。定期将各种知识体系、解题思路与技巧在脑海里梳理、过滤一遍。记录在案的“陷阱”与思维误区也不放过。语文基础知识的考点、英语语法、历史书每日作适当温习。试卷、分类讲义有时间的时候,可随手翻翻。综合测试、英语阅读理解则每天要按时练习,以适应考试,培养语感。
另一方面,调整心态,化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地迎战高考。看着划满红杠杠的日历,每一个考生都难免焦灼与忐忑不安,要善于将这种既想逃避又想早日接近的感觉化解。那段日子里,闭上眼睛的时候,我时常想,几个星期后的今天,我就会坐在某个考场里,面对那几张决定命运的试卷,会是什么情形呢?那密密麻麻的题目中,有哪个知识点正在我手中这本书的这一页上、这道题里?我会不会因为现在匆匆跳过去的几个字失去一道填空题?那道我迷迷糊糊的题会不会就恰恰出现在那几套试卷里?全国那么多的考生,同时间同样地填答同样的试卷,头脑里会出现同样的解题思路吗?会有同样的解题方式吗?会得出同样的答案吗?这样一想,我便很庆幸高考还没有来,我还有时间和权利,心安理得地看那些可能出现在“那几套试卷”上的东西。于是,继续幸福万分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去。
高考到来的前几天,一目十行地翻翻讲义,实际上脑子里已经装不下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了,但对我却很有必要: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不停地寻找一种感觉,一种在战场上挥洒自如的感觉。
真上考场了,惟一要做的事,便是倾尽全力将那些空白填满,填正确,让那些内容真正代表我,一个有个性而非标准化了的生命。
复习时将自己置于考试场景之下
叶欣,2000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总分687分。
毕业于四川省成都七中,现为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无论是科目复习还是心理调适,叶欣认为,考生都要切忌放纵自己,“如果长时间地处于轻松自然状态,考场上就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
叶欣介绍说,她的一些同学在最后一个月采取了“休闲重于复习”的战略,一进考场,他们突然发现很难迅速地进入解题状态,思维也不如从前灵活敏捷。结果,高考成绩不如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时是一个人复习得最辛苦最投入的时候,也是水平最佳时期。若在考前不能持续这种状态,高考成绩当然大打折扣”。
谈到自己的复习良方,叶欣只用了4个字来概括———多做试题。
据叶欣介绍,在高考前的10天里,她几乎每天都做10套试卷。“因为知识点都已经熟悉明确了,关键是利用做题纠正自己审题不清、粗心等缺点”。这使得她没有空余时间去思索一些令人徒生烦恼的事,只允许自己全心全意奔向高考。
叶欣说,在考前做足够多的习题有益无害。正像学游泳离不开水一样,“多做”也是理科考生通向优异成绩的惟一路径。她建议考生们在不多的时间里成套地做试题,“既然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就要靠‘多做’找着应试感觉,并把速度练上去”。
不过,在“做”的过程中,她提醒考生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不要追求数量,只求彻底弄懂吃透。做题时不能抱着猜题碰题的侥幸心理,高考试题是灵活多样的。在做题时,要牢记自己暴露的缺点和不足,并在下一次练习时有意识地注意并改正;其次是要以考试的形式训练解题。在平时练习时,考生不要懒散或三心二意,而应将自己置于考试的场景之下,“限时限量”完成。叶欣说,考生所规定的做题时间应比实战时间短,这样才能强迫自己加快解题速度,提高准确度。“熟能生巧,一旦把速度提上去,高考成绩就不会太差”。
她还补充说,以上所言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不打击自身信心的基础之上。“假如因为几次练习的不尽如人意就灰心丧气”,应当减少练习数量,并适当降低试题难度。
另外,叶欣介绍了几点心得。她说,相对于文科类考生而言,理科生所要面对的题量更大,题型也更为复杂。因此,在临近高考的前10天,考生应将以前的试卷、习题再温习一遍,尤其要特别关注错题。但千万不可只看不动笔。“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或想个大概而懒得动笔,那么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易暴露缺点的环节就错过了”。
考前的生物钟也一定要调节好,“不要因为第二天有考试就刻意地早睡”,只要遵循了惯有的生活规律,考生就能够精力充沛地迎接挑战。
如果在进考场之前感到紧张或束手无策,叶欣建议不妨随便阅读相关书籍,既可以缓解气氛和心情,又能够提前进入考试思路,有助于考场发挥。
最后,她提醒家长在一门考试结束之后,应“避免问涉及考试内容、结果的问题。帮助考生检查证件、文具,督促考生午休等才是家长们更应该考虑的”。

高考状元谈高考如何复习
1999年广东理科第一名的许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高考这段时间 究竟该如何复习。
其一,扬长避短。就多数同学而言,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差 别的,甚至可以说有点悬殊。因此,在这个阶段,最好是采取扬长避短的战略,如果有一两门薄弱科目,就要瞄准靶子,对症下药,不让 弱科拖后腿。如果有一两门强项学科,可以把它作为高考的“杀手锏”拿出来,这样可使分数明显提高。
其二,勿下“题海”。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并非演算那些浩如烟 海的习题,而应该是努力培养心理上的自我承受意识及学习上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升学考试约80%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而且做出那20%难题的功夫,也不是短时间所能练就的;花大量时间 做难题,如果做不出,则会影响情绪,自寻烦恼。
其三,强化记忆。同学们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历史、政治、英语复习以后,长则几个月,短则几天就会忘记。所以,要尽量加快复 习速度,缩短复习周期,将中学所学的知识迅速地在脑中“过”几遍,反复刺激大脑皮质,强化记忆,以收到最佳效果。
下面说说高考时的“六要六忌”。
(1)要谨小慎微,忌粗心审题、解题、组织答案需细心,关键字眼、中心思想要抓准,运算过程、书写过程要谨慎,尽量避免因非智 力因素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失分。
(2)要充满斗志,忌怯场信心是成功的法宝,哀兵必败,历来如是。同学们踏入考场要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忌无精打采,甚至畏惧三分。
(3)要先易后难,忌盲目在每科考试题目中,难题均占有一定的比例,考生做题要先易后难,一方面可以赢得时间,抓住基础分,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难题而造成对信心的动摇,所以解题时忌“从一 而终”。
(4)要知难而上,忌畏缩前面所说的先易后难,是从方法上的要求,而这里的知难而上则侧重于毅力方面,要求同学们遇到难题要有一股拼劲。
(5)要处乱不惊,忌烦躁考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教室周围环境的影响,难题的困扰,题型的新颖,设问的刁钻等。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处乱不惊。要知道,若有以上问题的出 现是很正常的事情,同学们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不变应万变,一切均可迎刃而解。
(6)要坚守最后一分钟,忌好胜心理
时间就是胜利,珍惜一分钟,有可能减少你一分甚至几分的失误。
答完卷后,要认真检查,反复核对,切忌为出风头而草率交卷。要恪守“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停笔”的良训。
各科应平衡发展
访1999年吉林省文科状元孙海萍
记 者:你对这次考试成绩满意吗?�
孙海萍:其实每次考试都会有遗憾。我说不满意,老师说你都是状元了,还想怎么样呢?我想如果再考一次,可能还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
记 者:不足的地方是什么?�
孙海萍:历史和语文考得特别差。语文是第一科考的,有一点紧张。复习时老是注意难点,简单的反而错了不少。历史的教训就是不要复习得太难,毕竟还是基础重要。学习不能脱离书本,多看书,多听老师讲,基础一定要打好。另外,像语文这样的课,我高考前有三周没上语文课,因为那时我觉得语文考得特别好,每次摸底都是130多分,后来我认为不用看了。最后高考语文118分,是最低的,惟一没上120分的科目。所以说每科都不能放下,应该平均用力。各个状元都不是哪一科很突出,而是没有一科特别瘸腿的。各科应该平衡发展。�
记 者: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孙海萍:可能是心理素质比较好。不要因为一科考得不好而影响另一科。�
记 者:你通过日本语能力是一级,什么时间通过的?�
孙海萍:1998年12月,我是学日语的。�
记 者:你感觉高考和你们班主任的指导有什么关系?�
孙海萍:有的科目和教师有很大关系。如数学,高一、高二时不是很好,高三时他给我们强化训练,每周都考试,就是考出来了。语文、历史是平时积累的,高三基本上定型了。因为我们上高中保送的特别多,班主任就在思想上指导我们,他劝我不要因为眼前的安定而失去了拼搏精神,他在这方面给我的指导特别多。�
记 者:你觉得你的用功程度怎么样?�
孙海萍:和贪玩的比我是属于比较努力的,但和没日没夜学习的比,我还不是特别努力的。
我觉得学习要有兴趣,另外还要有效率。我每天晚上10点半睡觉,早晨5点起床。男生这方面好,打一场篮球后,精力充沛,学习效率特别高。坐在那里学习,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效率,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成果就行,不要打时间战,自己找窍门,提高效率。
记 者:一般女孩数学差一点,你学得不错,你是怎么看待的?�
孙海萍:我不觉得男孩子语言就一定笨,女孩学数学就没有男生灵,我觉得性别上多少有一点差异,但主要在教育。我爸喜欢数学,在这方面也培养我,所以我数学还可以。我们班也有很多男生文科学得特别好的。男女平等,说女孩子学数学差那是社会偏见。�
记 者:你获得吉林省文科第一名,为女同学争光了。
孙海萍:其实是为学校争光。�
记 者:你感觉父母在性格成长和高考上对你有什么帮助?�
孙海萍:小时候帮助很大,长大后就少一点。因为我12岁就去长春上学了。小时候父母教育我说,女孩子最重要的是要稳重,不要爱漂亮,如果爱美学习成绩肯定要下降。还有,就是不要交男朋友,不要儿女情长。我爸爸教我数学,妈妈告诉我生活上的一些事情。�
记 者:你考试前一天觉睡得怎么样?�
孙海萍:我躺下十几分钟就睡着了,不太把这个当成一回事。
记 者:凭你的经验,有什么好的方法让2000年的考生考好?�
孙海萍:我觉得文科重要的是理解,不要死记硬背。学习时注意融会贯通、知识的迁移。文科本来就是和你的生活和整个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不能光看书本,但也不能脱离书本。还有,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怯场,应该把自己的心态调到最好。放手一搏,人生能有几回搏。
《高考成功的十大秘诀》
巩固基础是秘诀
整理掌握知识点
综合考题目的实用性很强,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要考生通过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对付综合考,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点十分重要。我高考加试的是物理,但综合考前,我曾把高一高二的化学课本也找出来,把上面涉及的理论点又整理了一遍,因为对于理科综合考来说,理化是不分家的。实际操作也好,灵活运用也罢,都建立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
转换思维看新闻
许多人把拓宽知识面等同于多做习题,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于综合考来说,题海战术是没有效果的,因为题目的可变性很大,你不可能去猜题。去年的题目中有两道涉及世贸组织和APEC会议的时事选择题,还有一道关于轨道交通的物理题。要回答这些题目,光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高三时间比较紧,我的窍门是,每天利用晚饭时间看电视新闻,从中获得大量信息。同时有意识地把这些时事或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这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
不做偏题和难题
去年是第一届综合能力考,许多同学如临大敌,找来很多参考书、习题册。那些参考书上的习题,有的很偏很难,有点像智力测试题目。可等考试后才发现,其实综合考并不会很难。
去年考试的时候,我只是把老师布置的题目按质按量完成,并且每做完一套题,都做自我总结,理清思路,将其中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长期积累,当我看到这类题目时,就会知道可能涉及到哪些知识点。
广西高考状元谈学习
欧阳图,广西省理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他生来眼睛不太好,所以常常只能听话地待在家里,识了字后,也只能看书解闷。所以竟一知半解地读了不少书。这个小男孩上学后在学习方面一直都游刃有余,并得以在全市最好的高中梧州高中读书。在上学期间,他一直成绩优良,曾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区二等奖,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区一等奖。由于一?

2020年广东高考状元,广东历年高考状元名单

一、2017年广东高考状元名单公布 珠海一中(19)班学生沈俊贤以710分勇夺广东省理科总分状元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据了解,在放榜前一晚,他被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招生办老师连夜带去了清华大学,放榜之时,沈俊贤正在清华大学校园内参加“清华大学新生夏令营”。据沈俊贤的班主任江云富介绍,沈俊贤一直好,“他并非跑赢的,但成绩稳定在第一方阵”,在科目优势方面,沈俊贤的数学和英语上很有优势。

对于珠海一中这个盛产高考学霸的学校,其实清华、北大等好学校每年高考前后都重点“盯梢”,据透露,高考前,北大和清华都分别找到了沈俊贤,联系自主招生事宜,沈俊贤表示不想参加自主招生的笔试,结果清华果真给了他免笔试待遇,直接进入面试的机会,并获加分。

2017广东高考文科状元:谭慧仪

文科最高分683分

2017年广东高考文科状元是来自于佛山市南海石门中学的谭慧仪同学。作谭慧仪同学为一个“个性”学霸,她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北大中文系。谭慧仪的班主任王志平老师说,这一次谭慧仪能够考到全省文科最高分,也出乎他的意料。因为谭慧仪平时成绩非常稳定在年级的前10名至20名,最好的一次只考到了全年级的第七,但她的发挥特别稳定,这是她成为尖子生的必备条件。
二、2018年广东高考状元名单公布
曾琪!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女孩,在今年高考中,以总分672分,广东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 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
三、广东高考状元名单公布
2019广东高考文科状元,理科榜眼、探花

均花落珠海一中

高三3班张煜豪同学以总分672分

(据说语文139分,英语143分)

获得2019广东高考

文科状元

高三13班秦扬茗同学

荣获2019广东高考理科

第2名

高三13班刘家宏、张友榕同学

分别以701分、700分的总分

荣获2019广东高考理科

第3名、第5名
四、2020年广东高考状元是谁
广东省2020年高考状元

理科:624分 英德中学

文科:563分 英德中学

2020年广东知分选大学系统: http://mzy.juzhiyuan.com/mobile/ ;

深圳市中学排行榜

根据各中学的高考升学率及其在媒体上宣传的频率,深圳人对深圳的名牌中学有一个排队,位居前列的是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其次为区教育局直属学校:
老大:深圳中学,市教育局直属,创办于1947年,广东省重点学校。
老二:深圳实验学校,市教育局直属,创办于1985年,广东省一级学校。
老三:深圳外国语学校,市教育局直属,创办于1990年,广东省一级学校。近一两年有并列第二的势头。
老四:深圳高级中学,市教育局直属,创办于1996年,广东省一级学校。
老五: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市教育局直属,创办于1995年。
老六,有三所学校并列:
深圳市翠园中学,罗湖区教育局直属,创办于1964年;
深圳市红岭中学,福田区教育局直属,创办于1981年;
深圳市宝安中学,宝安区教育局直属,创办于1984年。
事实上,这些学校并不承认自己位居第六位,他们通常只服气前三名,而不服气老五、老六,因为后者过于年轻气盛,高考成果并不比他们强。

《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哪里有吗?

《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出炉!
http://www.cuaa.net 来源:《大学》杂志 2007年第6期
相关链接
· 调查背景
· 调查说明
· 高考状元社会影响
· 高考状元基本概况
· 中国六大行政区域高考状元就读高校
· 报告下载 · 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 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 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十大专业
· 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十大院系
· 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排行榜
· 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排行榜(分省)

2007年5月14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高考状元状况进行的调查报告。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编制,该报告历时8个月,对1999~2006年我国各省市(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高考状元的地域分布、就读高校、院系及专业和就读中学等状况进行了全方位调查。旨在为即将参加中、高考的考生及家长理性选择中学及高等院校和专业,为我国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高考研究人员研究教育问题,以及为有关政府部门进行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200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周年,“高考”作为我国最大规模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目前全国人民公认的最公平、最公正的制度。“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最高分得主,高考“赛场”的金牌获得者,它的出现是一个学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勤奋与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教育方式和中学的办学理念、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每年高考放榜后,“高考状元”因其特有的价值与影响赢得社会的强烈关注,“高考状元”都牵动着考生、高校、中学、老师、家长、商家、媒体乃至全社会的“眼球”,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在我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2005年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后,两年间就招收到18名状元,对北大清华等内地高校生源格局发起强有力的冲击,高校生源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巾帼不让须眉”,男女状元“平分天下”
报告显示,1999~2006年我国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广东是全国产生高考状元最多的省份,共有65名高考状元,辽宁产生的高考状元最少14人。调查显示,女状元略多于男状元,状元约占50.27%,男状元约占49.73%,已经形成了男女状元“平分天下”的局面。另外8年间约有20名高考状元是复读生,约占高考文理状元总数的3%。对比最近几年的复读生考取状元情况发现,复读生考取高考状元有逐年上升趋势,仅2006年在全国各省市高考赢得状元的复读生就有6人,“上名牌大学,读热门专业”是复读生考取状元逐年呈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
据中国校友会网运营总监赵德国介绍,《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是我国首次针对高考状元状况进行的调查报告,除对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外,还依据调查结果发布了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院系排行榜、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1999-2006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排行榜等排行榜。
北大清华复旦“最受状元青睐”,香港名牌高校成“状元新宠”
榜单显示,北京大学最受高考状元青睐,高居“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仅次之位居第二,选择北大和清华就读的状元合计占总数的90.73%,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复旦大学列第三。位居前十的其他高校是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最受理科状元青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最受文科状元青睐。北京、香港和上海等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的高校是高考状元的首选,中西部名牌大学少有状元问津。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蔡言厚教授指出1999~2006年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大都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办学理念先进、综合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均位列“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前三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二是社会声誉良好、社会影响力凸出、关注度较高;三是地域优势明显、科研实力较强、社会服务卓著。虽然香港高校2005年才进入内地招生,但是凭借其特有的地域优势、办学优势、科研势力、世界影响、社会服务能力和高额奖学金等优势迅速成为了高考状元宠爱的高校。蔡教授还指出,1999~2006年我国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内地高校如此集中几所高校,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香港高校集体挑战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
香港科技大学是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香港高校,两年共招收7名状元,高居香港地区首位;香港大学6名状元,居第二,香港中文大学4人居第三,香港城市大学1人居第四。从就读香港高校的状元分布地区来看,广东和北京的高考状元较青睐香港高校,广东选择就读香港高校状元最多,共有7人,北京有3人,安徽、福建和广西等各1人。自2005年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纷纷设立了“高额奖学金”与国内高校争夺“高考状元”,香港高校集体挑战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短短两年间香港高校就招收了151名高考状元中的18名状元,约占两年状元总数的12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招收状元比例也随之下降至84.66%。
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等热门专业是高考状元的首选专业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高考状元的首选专业,高居“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第一,数理化基础类专业居第二,生命科学类专业第三,电子信息类专业位居第四,计算机类专业居第五,位居前10名的其他的专业是法学、自动化、建筑学、外语、新闻等。统计发现,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电子信息、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约占总数的90%以上,较少选择对国家、民族、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基础专业,特别是中西部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亦少有状元问津,相对来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则是“门庭若市”,乃状元的不二首选
北京大学包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院系排行榜”前三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高考状元的首选院系,高居“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院系排行榜”第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居第二,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列第三,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位居第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和北京大学法学院并列第五,位居状元选择就读其他十大院系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和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班等。其中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是高考理科状元的首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高考文科状元的首选。
“状元摇篮”大都是“国字号”或“省字号”的名牌中学,
“海南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最多,高居“1999-2006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排行榜”第一名,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乌鲁木齐一中、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并列第2,武汉外国语学校、重庆巴蜀中学、湟川中学、呼和浩特二中、天津南开中学、天津耀华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并列第7。高考状元人数3人以上的有40所中学,人数在2人以上的有81所。其中乌鲁木齐一中和海南中学培养的高考理科状元最多,海南中学和呼和浩特二中培养的高考文科状元最多。
蔡言厚教授表示1999-2006年我国各地区培育出高考状元的中学大都是“国字号”或“省字号”的“名牌中学”,它们基本上都是拥有较丰富的行政资源、教育资源、学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各省市重点建设中学,相对而言,地方级中学在与这些“名牌中学”的“高考状元”的比拼中还处于弱势。另外发现,湖北黄冈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北育才学校等著名重点中学,1999~2006年共8年没有培养出高考状元,令人感到惊讶。一些省市的民办中学和高考补习学校成功突破公办重点中学包围,成功培养出了“高考状元”,打破了高考状元被公办学校“垄断”的局面。
自2002年起“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以衡量高校科学与人才的贡献能力为评价目标连续5年开展中国大学评价研究工作,2007年1月最新发布了《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运营总监赵德国、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蔡言厚教授、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大学》杂志执行主编黄天彦和中国校友会网刘明等共同执笔完成,读者想了解报告全部内容请在中国校友会网(http://www.cuaa.net)等网站下载。
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前十强)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状元人数 所占比例
1 北京大学 北京 315 56.05%
2 清华大学 北京 195 34.7%
3 复旦大学 上海 11 1.96%
4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7 1.25%
5 香港大学 香港 6 1.07%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6 1.07%
7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5 0.89%
8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4 0.71%
9 中山大学 广东 3 0.53%
10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2 0.36%
(备注:以上高考状元统计结果不包括西藏与港澳台地区)
1999~2006中国各省市培养高考状元最多的中学
行政区域 省市 中学名称 状元人数
东北地区 黑龙江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8
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8
辽宁 鞍山一中 2
华北地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二中 5
天津 天津南开中学 5
天津耀华中学 5
河北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4
山西 康杰中学 4
北京 北京80中学 3
华东地区 江苏 苏州中学 4
福建 泉州五中 3
上海 市西中学 3
安徽 合肥一中 2
六安一中 2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
江西 万年中学 2
山东 莱州一中 2
浙江 海宁宏达学校 1
杭州第二中学 1
杭州外国语学校 1
嘉善一中 1
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1
宁波市象山中学 1
浦江中学 1
衢州二中 1
瑞安中学 1
绍兴鲁迅中学 1
嵊州二中 1
嵊州一中 1
桐乡高级中学 1
温州市第十五中学 1
浙江省义乌中学 1
余姚中学 1
镇海中学 1
舟山中学 1
诸暨中学 1
西北地区 新疆 乌鲁木齐一中 8
青海 湟川中学 5
宁夏 银川二中 4
银川一中 4
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4
甘肃 兰州一中 3
西南地区 重庆 重庆巴蜀中学 5
四川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 4
贵州 贵阳市第一中学 3
云南 曲靖一中 3
玉溪一中 3
中南地区 海南 海南中学 10
广东 广东实验中学 8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8
湖北 武汉外国语学校 5
广西 柳州高中 2
柳州市第一中学 2
南宁第二中学 2
广西梧州高中 2
河南 濮阳市中原油田一中 2
新乡市一中 2
湖南 长郡中学 2
(备注:以上高考状元统计结果不包括西藏与港澳台地区)
http://www.cuaa.net/gkzy/
http://edu.qq.com/zt/2007/gkzydc/index.shtml

历年各地高考状元分数是多少

   1“高考状元” 一般指中国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考成绩第一名。按照高考分数是否加分分为“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按照高考分科分为“文科状元”与“理科状元”。

 2      2015北京:文:699 理:730

           天津:文:684 理:706

           河北:文:682 理:717

           山西:文:627理:686

           内蒙古:文:654理:698

            辽宁:文:666理:709

            吉林:文:661理:708

            黑龙江:文:661理:708

     上海(满分600):文:526理:557

    江苏(满分480):文:418理:425

     浙江(满分810):文:745理:760

           安徽:文:689理:708

           福建:文:663理:704

           江西:文:637理:715

           山东:文:681理:731

          河南:文:638理:704

           湖北:文:643理:699

           湖南:文:680理:718

           广东:文:676理:710

           广西:文:672理:721

 海南(实行标准分制度):文:894理:900

          重庆:文:706理:719

          四川:文:681理:689

         贵州:文:714理:695

         云南:文:698理:725

         陕西:文:658理:729

         甘肃:文:660理:776

         青海:文:650理:709

         宁夏:文:682理:691

         新疆:文:663理:710

        西藏:文:676理:710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摘自互联网,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阅读

最新热文

成绩查询

热点关注

猜你感兴趣